疯语君:打游戏真的可以拯救地球!
玩手机游戏也可以拯救地球?答案是〝对〞。
两位来自韩国的大男孩金亨洙(Hyungsoo Kim)和郑珉哲(Mincheol Jeong),五年前,他俩是连智能型手机都没有的大学生,五年后他们创立的〝树木星球〞(Mincheol Jeong Tree Planet)手机游戏,却成为改变地球环境的成功企业。
每当玩家在游戏中种下一棵树,〝树木星球〞就在地球上种出一棵真正的树,这款游戏不仅打造出虚拟的娱乐空间,更改变真实世界:我们生存的地球。
透过游戏串联手机使用者、企业、政府和 NGO(非政府组织)的力量,截至 2014 年底,树木星球已经在韩国、美国、中国、蒙古、苏丹等 10 国,种下 73 座森林、共 48.8 万棵树木!
〝近年来,世界上消失的森林面积,每年超过英国国土面积的一半,〞今年 28 岁的金亨洙强调。从小关注森林砍伐、沙漠化、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,毕业于韩国韩东国际大学、主修传播的他,曾经花 5 年时间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短片,但这还远远不够:〝我们希望用更有趣的方式,唤起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行动。〞和金亨洙毕业于同校动画系今年 29 岁的郑珉哲,他俩在读大学时便有了共同目标。
想法有了,该怎么实践?2009 年,社群媒体发迹,两人注意到身边许多朋友正迷〝开心农场〞等计算机游戏。于是金亨洙灵机一动:〝如果可以透过人人喜爱的游戏,让他们一起在土地上种下绿树,该有多好?〞
结合群众募资,把「造林」变纪念礼物
带着初步构想和改变世界的决心,没有任何资金,也不懂如何开发游戏,金亨洙和郑珉哲从土法炼钢开始。他们在服兵役 2 年间,努力抽空看书研究商业和环保知识;假日一到,就脱下军服、换上西装,到处拜访科技学校、创业平台和中小企业,寻求建议和技术。
〝有人说:iPhone 快要上市了,你们何不开发手机游戏呢?〞
〝有人建议:何不创办社会企业?也有工程师愿意加入……,〞
回忆创业历程,两人脸上露出笑容:〝我们发现,当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,全世界都会来帮你!〞
于是,《树木星球》在 2010 年成立。他们争取到成为 G20 首尔高峰会开发指定 App,并获得亚洲社会创业竞赛冠军等创业奖项,加上积极拜访企业、募集资金,短短 3 个月就达到创业初步所需的 100 万美元目标。
不过,接下来仍有许多难关:当时智能型手机并不流行,取得政府同意、解决种树最关键的土地问题,也是极大挑战。而最大的质疑莫过于:这样真的能赚钱吗?
身为网络世代,两人透过科技连结人脉。「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位会说韩文、又很关心环保议题的中国教授的博客〞,金亨洙兴奋的说。透过向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黄有福先生的协助,他们以中国空气污染议题为沟通重点,树木星球顺利和中国中华环保联合会签约,展开造林计划。他们也持续飞到各国拜访政府或 NGO。
至于营运,《树木星球》最大特色是,打破以往只向玩家收费、或单纯跳出企业广告以收取广告费用的模式,让赞助企业如 TOYOTA、Google、Double A 等企业标章出现在游戏场景,甚至成为游戏角色,既不干扰玩家玩兴,也提高企业绿色形象。
同时,藉由企业赞助,《树木星球》得以支持各种绿色团体。玩家不仅在成功种树后会得到奖状,也会定期接获树木在真实世界的成长状况。游戏关卡的场景结合现实环保议题,像是蒙古沙漠化、泰国水灾等,让玩家一边玩,一边深入现场。
透过连结群众募资与粉丝狂热,树木星球甚至把树木变成〝礼物〞和〝纪念品〞。
玩家可以用明星的名字为森林命名并赞助金额,在世界各地造林,目前已经有保罗.麦卡尼(Paul McCartney)、东方神起、金秀贤等〝明星森林〞。
今年 4 月,美国奥黛丽.赫本(Audrey Hepburn)家族更主动捐赠 5 万美元给树木星球,在韩国济州岛种植纪念〝世越号沉船事〞。
〝看到罹难者家属望着森林流泪,我知道我们可以发挥更多力量,〞郑珉哲难忘当时的感动。
除了环保,还有促进就业与和平的使命
五年来,树木星球吸引来自全球超过 100 万名玩家,得到 iF 产品设计大奖、全球社会创业竞赛(GSVC)等肯定,以及 B Corp 社会企业认证。目前他们所种下的绿树,估计带来 1,200 万美元产值,每年减少 3,177 吨二氧化碳,相当于 1,324 辆汽车的排放量。而树木星球也在去年达到损益平衡,目前年营收约10 亿韩圜。
连带地,种树这个动作不断有了更丰富的意义。例如在南北韩交界种下和平森林,提升双方人民的友善关系;在苏丹种植芒果森林,解决当地孩童营养不良的问题,同时增加就业机会。
即便离下一个目标──2020 年要在全世界种下 1 亿颗绿树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,然而,郑珉哲笑说:〝通往目标的路不一定是直的,有时候你必须花更多时间走弯路,但一旦知道目标在哪,一直走下去就对了!〝在旁的金亨洙也忍不住跟着呼应:〝我们绝对不会停下脚步,直到地球充满绿树的那一天。〞
嗨玩疯人院认同本文内容和观点并与您分享。查看版权申明